過來人心聲-憂鬱症
文/讀者分享 最近常聽到朋友為了憂鬱症而煩惱不已,我總是勸對方想開點,別鑽牛角尖,聖經上不是說:喜樂是心的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嗎?我一直以為,只要調整好心情,正面思考,多活動活動,別老是悶在家裡,憂鬱症就上不了身。沒想到,個性開朗的我也有這麼一天。 五月的某一天,我如常至大湖公園打氣功,不到一會兒功夫,就覺得雙腿不對勁,雙腿越來越軟,很想站穩上完課,可是力不從心,只好先行離去。第二天,同樣的問題又發生,還是支撐不了,匆匆先行下課,沒想到,這是惡夢的開始。 從此以後,我的雙腿24小時痠痛,每走一步都嗑嗑絆絆,站不穩。有著遺傳性糖尿病的我,血糖忽高忽低,從來沒有高血壓的人
More..凍齡長壽的秘訣
文/私立復興高級中學 李尹緒英 董事長 第一件事-不足才要補 經過戰爭動亂,物資缺乏的年代,小時候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有機會吃到雞或魚的李尹緒英,吃得很簡單,除了食材是當季最盛產最普通也最便宜的蔬菜水果,菜色更是一般,中餐和學生依樣吃營養午餐,早餐吃饅頭、豆漿、包子、麵包土司、地瓜稀飯、蘿蔔糕都沒在限制,晚上則是回家煮個家常菜。活到七十歲,她不僅四物湯、十全藥膳沒喝過,甚至連維他命都沒吃過,所以當被問到難道不擔心營養不足或是為年老存些老本嗎?她說:"我記得50歲開始,身邊的朋友訝異我們竟然都沒有進補,好生叮嚀我們要少吃一些維他命或人蔘時,我都笑著說,我每天都吃得很飽,而
More..結合中西醫來促進健康
文/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系主任 林宜信 教授 兩千多年前的內經是中醫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內經•上古天真論》即指出,「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也闡明防止或減緩老化,並不只是靠藥物,而是應該關注身心靈之和諧與平衡。而全球醫學發展更已由治療疾病(Disease Treatment),邁向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 我國人口結構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慢性病、老年病、身心症、和癌症等,成為最常見的疾病,耗用社會資源甚多。筆者認為中醫在這些領域皆能發揮功能,可在預防、治療、復健或照護上與主流醫學相輔相成,並得由中醫理論為依據,結合生活習慣的改變
More..為何會有口臭?
文/臺大醫院 吳明賢 院長 不少人有口臭的煩惱,雖然身體未必不舒服,但是精神上及社交上的困擾也相當令人難受。 大多數造成口臭的原因來自口腔內細菌所產生的硫化物味道,可能單純只是兩次刷牙中間殘留口腔內的食物而起,口腔衛生習慣不良、牙齒或扁桃腺膿瘍、齒齦發炎、口腔發炎等也是常見的原因。 另外使用藥物、發燒、脫水、放射性傷害sjogren症候群等導致口腔乾燥,也會因降低口腔內細菌的清除而產生口臭。某些食物和藥物,如酒精、大蒜等也會透過肺部呼出,而產生不好的氣味。而一些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肝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酸血症等也會因呼出特殊氣體而產生口臭。 小
More..常打嗝怎麼辦?
文/臺大醫院 吳明賢 院長 打嗝是因為橫膈膜突然不自主的收縮合併聲門關閉時所發出的吸氣聲音。不少人都有打嗝的經驗,對大部分人而言,打嗝多半與飽吃一頓或狂飲一番所引起的腹脹有關,純粹是一種生理性反應,可不藥而癒。甚至在某些熱情的宴客場合中,適時地發出飽嗝,不僅不會失禮,尚可博得主人青睞,賓主盡歡。 一般而言,打嗝幾分鐘後會自動停止,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打嗝可以持續幾小時,幾天或更久。此時有不少簡單的方式可以經由刺激呼吸肌肉的神經反射弧而抑制打嗝的發生,這些常見的偏方包括停止呼吸、突然的驚嚇、以紙袋重複呼吸、喝冷飲、吃一匙糖,或以管子對鼻咽部刺激等,某一些藥物
More..《健康123》強化生酮飲食的實踐法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一年前至東京參加循環癌細胞研討會,經友人正式介紹白澤卓二教授,他是當代抗老醫學大師及日本「生酮飲食」的第一人。我向他學習生同飲食,從理念到臨床應用皆按部就班研究。 無論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憂鬱症、失智症甚至癌症病人,接受生酮飲食後,配合治療其症狀都有明顯改善。本人甚至特地從日本進口白澤教授使用的生酮椰子油,提供國人道地的白澤式生酮飲食法。 本人是生酮飲食的信仰及執行者,凡是力求徹底實踐,以下就本人最近的體驗,提出幾點強化生酮
More..《健康123》京都醫學、哲學與人文的學習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1978年5月帶著日本醫學會長武見太郎的推薦信, 首次來到京都面見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川井啟市教授,學習「免剖腹開刀摘除總膽管結石」的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在我31歲那年將它引進台灣,造福國人。 1978年夏天,帶著無比興奮的心情來到京府醫大註冊,成為預防醫學研究所的研究生,在川井恩師指導下,朝夢寐以求的博士學位邁開第一步。在舉目無親的京都,到了三十三間堂祈求千手千眼觀世音,幫助我完成學業,順利拿到學位。
More..《健康123》京都一日巡禮 沉澱身心靈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自1978年首度踏上京都,轉眼已過40年,迄今雖已無數次造訪這座千年古都,但它所蘊藏的豐富文化、悠長歷史與博奧美學,總是能觸動心靈,予人源源不絕的生命啟發。我以數十年來對京都的深度了解,分享幾個必去的聖地。 一.廣隆寺(右京區) 廣隆寺創建於西元603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廟,供俸著聖德太子御賜的日本國寶一號--「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這尊菩薩莊嚴慈悲,會心微笑蘊藏智慧,宛如慈母,一見此尊菩薩,內心能獲得平靜開釋。 二.龍安寺(右京區) 龍安寺以枯山水聞名世界,孤寂寧靜的禪心美感意境深遠,其中最為人所津津
More..《健康123》人生不要設限 才能無限11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 劉輝雄醫學博士 輝雄診所順利進行全套日式健診,熱心指導受檢者做好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休養-休息、養神)的改正,來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與惡化。 1993年台灣正式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7%以上,人口老化及其帶來的醫療、長照負擔,將是家庭、國家面對的重大課題。 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為提供更前瞻、更完備、高階的預防醫學服務,2004年赴東京參加日本抗加齡醫學會總會,看到日本舉國產官學傾全力研究抗老醫學,不
More..《健康123》人生不要設限 才能無限9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人生有時是誤打正著,當初至京府醫大進入公眾衛生教室學習「免剖腹摘除總膽管結石-EST」,也學習預防醫學,完成博士論文。得知青山副教授被派往本教室關聯的預防醫學單位-関西労働保健協会負責人間ドック(全身健檢)。 日本人是全世界壽命最長,其原因除日式和食最適合人體健康,人間ドック(全身健檢)亦是其最重要原因,非常值得學習。 不出所料,前往實地考察,其檢查內容兼顧人體軟、硬體,對受檢者問卷調查,報告書的解說及生活習慣改正指導,都十分
More..《健康123》人生不要設限 才能無限8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在馬偕「提到胃腸科就要找劉輝雄」、「講到劉輝雄人人都知道是腸胃科」,我評估自己開業的時機已成熟,感謝馬偕的栽培,但打從進入馬偕實習,就期許有天要自己開業。 人的興趣各有不同,有人著迷相機、汽車或音響,而我是道道地地的胃腸內視鏡迷。當開業兩年穩定後,再回東京參加日本消化器內視鏡醫學會,那是我的最愛。1985年3月踏入東京池袋會場的大飯店時,夜幕已低垂,巧遇恩師川井教授,他告訴我受中華醫學會邀請,7月要來台北演講。我非常高興老師要來台北演講,要好好接待,以便盡
More..《健康123》人生不要設限 才能無限7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博士 天不絕人願,我找到了「免剖腹內視鏡摘取總膽管結石的技術」-EST(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由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技術的延伸。在插入十二指腸乳頭總膽管開口的小膽管前端,附上電刀通電,將開口切開、切大,總膽管結石會自動排出,EST是1974年由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川井啟市教授發明問市。 1978年6月,我拿著日本醫師會長的推薦信面見川井教授。他是世界級內視鏡天才型學者,出身全日本赫赫有名的京府醫大第三內科(其師增田正典教授乃一大宗師),全醫局共300多位醫
More..《健康123》人生不要設限 才能無限6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馬偕腸胃科有許多寶貴臨床資料,我鼓勵底下住院醫師全力以赴,將這些數據整理成八篇論文,在下年度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年會發表,但這些動作顯然功高震主,看在上位的主任眼裡十分不悅,出面阻止我。當時我年輕氣盛,力拔山河的個性當面就起了衝突。升主治醫師需要他點頭,之後勢必凶多吉少,只有走路一途。我心知務必自求生路,想出解套方案,碰巧收到醫師公會專刊登載日本醫師公會獎學金得申請機會,就抱著破釜沉舟、孤注一擲的心情前往一試。 抱著期待緊張的心情前往醫師公會參加口試,到
More..《健康123》人生不要設限 才能無限5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省嘉中畢業後,以最後一名考入北醫醫學系。大一開始,我注意到成績的重要:高中同學有人因成績好,不用參加聯考即保送台大醫科,而我拚死拚活才來到北醫,前輩亦告訴我第七年分發實習醫院是按成績分配,所以六年的醫學生生活,我是頂用功的學生。分發實習醫院時六年成績總結,我是全系120位中第14名,有機會到榮總實習。但我將來打算開業,「接近群眾,擁抱眾生」的基層醫療是我的理想,因此志願到庶民就醫最多的馬偕醫院,多接觸學習庶民醫療。 62年夏天畢業,到金門最前線的二膽,當陸軍野戰部隊
More..《健康123》人生不要設限 才能無限4
文/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董事長-劉輝雄醫學博士 國小畢業,我考取雲嘉地區十分難考的省嘉中初中部。每天從大林搭火車到嘉義,下車步行約四十分鐘到山仔頂上課。往返兩趟路程,練就我強壯的腳力與體魄,加上高中的三年,與同學間培養出深厚情誼,共度恣意瀟灑的韶光歲月。直到今天,每三個月一次的嘉中同學會總是場場爆滿,老同學們把酒言歡至深宵仍依依不捨,這份真摯純粹的友情猶如長青樹,迄今五十多年仍翁鬱青蔥,深植在彼此的心田。 高中入學,記得一起由大林考上高中部(包括其他縣立初中考入的同鄉)共22位,沒想到升高二時,竟有20位留級。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