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社會生活腳步加快,不少人忙於拼事業或賺錢卻賠上了健康。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成立宗旨就是推廣民眾健康預防觀念,透過正確生活習慣找回健康,選離「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病」並不是中、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也不是到達一定年齡就會罹患的疾病。它是從兒童時期的生活習慣就開始隨伴而來的疾病,由生活習慣著手可以預防的疾病。
生活習慣病最大的特徵是當他侵犯人體時,無聲無息,完全沒也任何症狀與感覺,而且是慢性進行,重覆惡化。本基金會 劉輝雄董事長提到,有一位35歲即榮任公司副總的職場菁英,他努力不懈的工作替自己爭取到年薪直逼三百萬的職位,雖然外表風光,但身體早就因長期煙酒、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熬夜應酬等不良生活習慣而大受影響,體重破百的他在年度員工健檢時,發現體內血管阻塞、高血壓、血脂等疾病,最後更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英年早逝。雖然他在職場上風光滿面,但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讓自己提早退出了人生的舞台。
相信不少人親身經歷或聽聞過:某日因身體稍有不適去看醫師,一量血壓才知道有"高血壓"?更歹運的,甚至一看醫師就被診斷為〝癌症〞。不管是高血壓、糖尿病或是癌症,一旦發病、醫藥只能控制,頂多讓它不再惡化,要根治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早期癌症)。它雖不一定立即的帶來危險,但註定終身為這些慢性病變所困。
就以最常見的高血壓為例:如經常暴飲暴食、重口味的飲食習慣、菸酒不知節制、加上缺乏運動、工作繁忙、休息不足、每天熬夜,這些糟透的生活習慣會使原本家族病史就有高血壓的年輕人,提早患有高血壓。若是一個高血壓的病人持續如此的生活習慣,最後一定會病情惡化且併發腦中風、心臟疾病或腎衰竭,但若能即時改正生活習慣不但可延長高血壓的發病期,還可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有鑑於此,劉輝雄醫師提醒對生活習慣病的有效預防,應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找病"式預防,提早至「改正生活習慣、增進維持健康」的"避病式"預防,雖然生活習慣會養成疾病,但生活習慣同時也可營造健康,包括:1.不抽菸 2.不喝酒或適度喝酒 3.定期做相當劇烈度的運動 4.保持適當體重 5.每日7~8小時的睡眠 6.每天吃早餐 7.不吃不必要的點心。養成以上正確的七個健康習慣,是預防生活習慣病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