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訪-互助集團總裁林清波
健康!是一種態度
你不用為我準備奠儀,或想參加我的告別式,因為,我會活得比你久! 撰稿/編輯部
■樂觀與正向,就是健康
「50歲前的30年,從事營建工作的我,不僅周一到周五要上班,週六日更是不得休息,因為營建業突發狀況很多,譬如明天有颱風,今天無論多晚都要把防颱工作完成,熬夜通宵更是常態;再加上那時我的生活環境並不好,飲食當然沒得選擇,有什麼就吃什麼,所以,那個階段的我,人生裡根本沒有健康兩字!」回憶起第一階段的人生,林清波總裁笑著說:「沒汙染的自然環境、沒有大魚大肉可選擇的餐食、天天忙碌到連生病都忘記,把工作理所當然變成了運動,奠定了我健康的基礎。」誰說壓力一定會危害健康?誰說健康一定要在舒適的環境?林清波總裁用自身經驗告訴我們:「年輕時,把壓力當助力,接受與面對它,用自己旺盛的不服輸當作抵抗力,這就是紓壓,這沒有不健康。」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持之以恆,就是健康
「沒有人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沒有人不知道適當的飲食、運動與醫療是維持健康的方式,所以,為什麼要健康、要如何設定健康的目標值,以及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維持健康…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開始與維持!」談起開始與維持,林清波總裁說:「接觸休閒旅館業後,我的人生進入第二階段,從那時起,因為工作的關係,我開始學習健康這件事,也因為開始學習,我才有機會接觸漢方醫學『今天你要吃補,是為了10年後身體』的理論,因此從那時起,我就以『今天我的健康要努力保持和昨天一樣』的設定來保養自己,一直到現在持續了近40年」,他接著舉例解釋:「如果我昨天的健康狀態,以醫生來評分為80分,那我今天一定要做到80分,若每天都做到和前一天一樣,那麼人又怎麼會不健康!而如果今天做不到,那後天就要把它補回來,就像如果我今天肚子有一點不舒服,為了明天,我就要快點治療,讓明天的我可以恢復,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所以當它出現變化時,一定要趕快讓它調整與恢復,這樣你的下坡才會慢一點。」無論您怎麼養生,持之以恆才能有效達到健康目的;而恆心取決於自己的承諾。
■找到自己的方式,就會健康
強調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最清楚的林總裁,說到自己的生活作息,他說:「吃,我的內容沒什麼特別,想吃肉就吃肉,但我控制量與咀嚼的次數,不吃宵夜;而睡眠,雖然書本上說,老人家適當的睡眠時數為6-8小時,但我則以能睡就睡,以睡飽、睡醒後精神好為原則,最晚不超過12點上床、中午必定平躺午休一小時。」再說到運動,以『運動,沒有一定要和誰一樣,或是一定要怎麼做』來提醒我們,他說:「年輕時我打過高爾夫球,但營造業的突發事件太多,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我走在球場上打球心裡總是有所牽掛及擔心,怕中心的廣播聲響起、怕工程有突發狀況但卻來不及處理……,因此,在持續了2年後,我決定放棄高爾夫球,但我並沒有放棄動」現在,他的運動分為動態與靜態兩種,除了每天50分鐘的體操和每周2-3次的跑步為動態運動外,每天最少30分鐘的泡澡以及每週至少2次,針對不適的部位做全身或個別的按摩是他的靜態運動;無論哪種運動,林清波總裁提醒大家「一定要『動』,而且每天24小時中至少要動1小時!」
■不停止學習,會更健康
高齡85歲的林總裁,即使行程滿檔,每天仍保持閱讀國內外5種報紙與日文多種刊物及規律運動的習慣,他認為保養是不分年紀、性別與時機,要健康,除了要開始落實並持續不間斷外,隨時都要獲得資訊更是重要;訪問時手中拿著好幾本日文書,喜悅地與我們分享的他,敘述著其中的抗老十法:「千萬不要問醫生我還可以活多久、也不要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年歲、隨時保持著被別人稱讚你今天氣色怎麼這麼好、能站就不要坐、請對所有事物保有期待與想像、最後,你千萬不要為我準備奠儀、也不用想著要參加我的告別式,因為,我會活得比你久」在幽默地談笑間,林清波總裁教會我們,『說』健康,不如健康『做』,選擇你自己的健康方式並順勢而為,永遠保持我很健康的信念,不用特別在乎步驟、不要硬性規定用那種方法,健康,真的很簡單,開始做就對了!